关于加快推进初中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
闽教基〔2018〕59号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18-08-17 15:07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小学、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办好初中对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47号)精神,补齐初中教育短板,推进初中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决定组织实施初中“壮腰”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初中教育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初中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状况,推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2.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把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提升、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面向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努力提供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初中教育。

  ——坚持问题导向、内涵发展。根据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找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培育扩大优质初中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要求,“一地一案”精准发力,加快补齐初中发展短板。遵循教育规律,融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一校一策”定向施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加强沿海与山区、城镇与乡村、公办与民办、初中与高中统筹发展,深化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精准帮扶农村初中、薄弱初中,整体提升初中教育。

  3.总体目标。加大初中教育投入,深化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治理能力、办学内涵、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薄弱学校面貌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名师名校长队伍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教学成果,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1.着力推进城镇初中扩容建设。各地要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学段教育资源,把城镇初中教育扩容建设作为实施城镇义务教育扩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初中学校布局与建设标准和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强城镇初中布局规划,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实行城镇住宅区配套学校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规划、建设、使用“三同步”政策,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鼓励优质普通高中复办(合并)初中、高等院校和教科研机构创办附属中小学,提高办学起点。鼓励采取城区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小学、幼儿园梯次补位办法,统筹解决城区初中“挤”的问题,全面消除初中大校额、大班额。

  2.着力推进薄弱初中改造提升。加强农村初中、薄弱初中投入保障与政策扶持,人口较多的乡镇所在地的完全中学或初中,根据生源情况适当扩容,人口相对较少的农村乡镇,鼓励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深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城区初中“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初中“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捆绑考核机制,扩大优质初中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进一步改善寄宿生学习生活条件,多措并举稳定乡村初中生源。省级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300所学校完善教育技术装备,推进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

  3.着力深化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初中办学治理能力,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转变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改革治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到2020年50%左右的初中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求。开展高中与初中、初中与小学的教育管理、教学改革衔接实践,促进学校管理融合、教师资源统筹安排。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材教辅管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广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施校本作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互联网+教育”发展战略,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初中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模式。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适当向初中倾斜。省级遴选200所左右初中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并建立省级统筹、市县推进、学校实施的协同培育机制,辐射推进初中课程教学改革。

  4.着力加强初中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初中体育美育课标要求,制定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配足配齐体育美育教师。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科目,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坚持课外体育锻炼,每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确保“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落到实处。实行学生体育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丰富学校体育美育活动形式。开展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促进初中毕业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和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学校体艺活动设施建设,城镇、乡村初中美育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配备要求,并向高标准配备要求靠拢,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到国家标准。

  5.着力提升初中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激发校长教师的家国情怀和育人情怀。完善初中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以市为主组织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选优配强初中校长,健全校长聘任制和定期考核交流机制。分级负责实施初中“壮腰”专项培训,省级每年培训1200名初中骨干校长和教师。加强初中名师名校长培养,建设一批初中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增强专业引领。加强初中专任教师配备,特别重视规模小、班额少的农村初中教师优化配置,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鼓励完全中学采取初高中“大循环”方式统筹安排任课教师。各级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教学技能竞赛,促进初中教师专业成长。改革师范院校培养方式,确定一批师范院校致力培养高素质初中教师。

  6.着力落实初中组织入学与控辍保学制度。各地要认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福建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进一步完善招生公开制度,各市、县(区)按时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学校及时公布招生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重点关注初中辍学问题。对于学生中途辍学的,学校要立即启动登记和书面报告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立即启动复学机制,组织村居组织做好失学劝返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有学位余额的公办初中要开放接收随迁子女,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自主报名结合随机派位的入学方式,随迁子女数量较多的市、县(区)要探索建立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保障入学公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结对帮扶,加强重视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完成学业。加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的教育关爱和转化工作,通过加强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教育转化的有效性。

  7.着力推进初中质量监测与考试评价改革。省级每年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初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分析、比较、反馈机制,科学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准确把握区域、学校教育质量状况,准确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育决策、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质量监测、社会评价适时公布一批“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中招制度。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政策,确保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有一定比例学生录取到优质普通高中,促进初中学校均衡提升。加强民办初中招生计划和招生过程管理,按学校办学能力下达招生计划,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积极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促进教育公平。

  8.着力增强初中教科研机构与队伍指导能力。省级成立初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服务。推进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打造集业务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立基于教学成果的教研人员准入机制,完善教研人员选拔录用制度,配齐配强初中学科教研队伍。健全区域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工作体系,统筹实施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探索建立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教研部门和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建立基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生成问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学科教研的实效性。

  三、组织保障

  1.落实主体责任。县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把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制约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加强区域内初中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水平,真正办好每一所初中。

  2.加大经费投入。各地要按照不低于省定基准定额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初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健全稳定增长机制,并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及时足额安排发展性经费,重点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加大对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倾斜力度。市县两级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研教改。

  3.加强督导评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推进升初中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实施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两项督导”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

  4.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大力宣传初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价值目标,培植、发现初中教育教学典型和初中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初中学生成长、人人关心初中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福建省教育厅

  2018年8月16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