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工作 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_ 教育厅_ 福建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工作 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来源: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 时间:2019-12-23 16:02 浏览量:2972

  12月19日至20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班在福州开班。我省2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教育局领导、科研机构代表和20所省级人工智能试点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我省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讲话。他介绍说,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推动并支持福建师大附小、福州实验小学、福州市鼓楼区钱塘小学首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探索工作。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厦门市湖里区、福州市晋安区被确立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并新增了17所试点校,为了确保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扩面工作顺利推进11月中旬省教育厅组建由高校人工智能专家、中小学相关学科教研及教学一线专家组成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指导和引领,同时,组织开展试点校教师培训,着力破解人工智能教育推进过程存在师资缺乏、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难题,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在培训班开幕式上发言  

  我省今后要围绕两大任务目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李迅表示,此次举办人工智能教育专题培训班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今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的两大任务:一是要利用好人工智能的优势来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二是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基本的意识、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素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创造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他希望每位学员通过观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从中受到启发,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中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工作部署,探究人工智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与发展空间,推进省内各试点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顺利开展。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上什么?一起去师大附小现场感受下 

  纸卡也能编程!您没看错,在Scratch编程无人机几何形状的飞行控制课上,创客教师黄昱熙发给小朋友们一叠带有指令的小卡片,引导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编辑出一条无人机沿着正方形飞行的路线。 

  如何实现呢?一起来听听创客老师创客教师黄昱熙的解密:“本身Scratch就是一个积木式的编程,是可视化的,让小朋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很容易去理解每一步有逻辑的步骤,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然后我们再把他们的思路在软件上驱动就可以实现让无人机沿着所设计的几何形状飞行”。 

 

创客教师黄昱熙演示无人机沿正方形形状飞行 

  排列纸片可以编程,做游戏也是编程!来看看这堂二年级的趣味运球课,小朋友们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在方格线上沿着前后左右方向前进或后退,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玩的《大富翁》和飞行棋的游戏?这个游戏其实蕴含了很多编程思想,福建师大附小科学老师郑恩介绍说:“让学生从起点运球到终点,来寻找哪种路线最短,这其实是规划路线的问题,那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就可以用到我们编程课上的贪婪算法”。 

 

无线通讯与智能通讯控制作品展示 

 

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智能垃圾桶 

  人工智能教育课仅仅只有编程吗?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其实,人工智能教育课是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心理学、设计等内容的综合学科,来看看二年1班的《HELLO机器人》和四年级实验班的智能垃圾桶的展示,你就能感受到这个人工智能教育课真的是太多样,太丰富了。 

 

低年级学生设计机器造型和功能了解机器人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冯彦副校长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情况 

  “人工智能教育到底是什么,可能目前谁也无法定义这个概念。我们很多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老师都是从创客教师、机器人教师过渡过来的,所以大家看到我们的人工智能课有创客课程和机器人课程的影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冯彦副校长在为学员们介绍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情况时表示,目前对于人工智能教育还没有完整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学校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她个人所理解的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通过无人机、无人车之类的载体,去实现智能的学习,智慧的学习。因此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要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普及和运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如何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正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冯彦副校长在回望学校最初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时碰到的困境一样,专业师资短缺、课程概念模糊是横亘在试点校老师面前的两大难题。如何突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钟柏昌教授在他题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五条实施途径》的讲座中指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该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简单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三方面内容,因此在课程目标要求中应当包含STEM课程、创客教育、机器人课程、AI初步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这五个实施的路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系副教授包正委在《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中》的讲座中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针对人工智能教育交叉性多、综合性强的特点,要调动多学科像计算机、数学、科学还有心理学等方面学科的老师以团队的力量去挖掘和开发课程。在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上,课程发展初期,可以安排某些学科老师通过培训,引进高校或者科技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的力量来充实教师队伍,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福建师大教学部教育技术系副教授介绍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与运用   

  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袭来  “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 

  事实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除了试点校先行先试外,对于人工智能教育课师资的培养也在我省高校逐步推进,福建师范大学教学部教育技术系主任杨宁向记者介绍,“我们系在继续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和劳技教师的基础上,2017年我们开始了基础教育跨学科学习的研究,2018年我们更聚焦到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研究和教学研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了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闽师专附属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机器人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GRATE项目学习模型,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毕业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胜任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福建普教室李想教研员介绍说,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仅学校要动起来,教育科研机构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今年也成立了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委员会,制定了我们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地区和学校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我们综合了很多专家和老师的意见,也是想为试点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参考和借鉴。” 

  记者从培训班上了解到,今后,省教育厅还将举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专培训班,并根据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需要,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到国内发达地区或德国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他们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及应用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