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
“停课不停学”期间,“空中课堂”让学生们的“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我省各地各校也充分运用抗疫阻击战这本特殊的教科书,讲好抗疫阻击战的英雄故事、励志故事、暖心故事,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南平
不同学段同一主题思政课
“在这场战役面前,你看到了什么?你又记住了什么?新时代的青年这样说!”
南平市高级中学吴红红老师的宣讲课《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从青年学子的回答导入,引导同学们充分挖掘身边的所见所感作为素材,将生活融入政治课堂,也让政治课堂走进生活。吴老师还巧妙引用“湖北杨女士紧急寻找帮其送患病丈夫就医的外卖小哥”这一话题,设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快递小哥引申到全民动员乃至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小切口见大视野,践行了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宣讲课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
这是南平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工作室开展的“同舟抗疫战必胜,民族精神谱新篇”主题系列宣讲活动中的一堂宣讲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作室以本次疫情为课题,组织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各学段教师集体线上备课,设计了信念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四个系列课程,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
“我们希望通过各学段‘同上一主题’思政课的形式,加强不同学段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和全面协作,也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工作室负责人、南平市高级中学校长欧捷介绍。
南平市各学段老师线上集体备课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也可以做英雄!》《肩扛责任,共写担当》……目前工作室已经依托公众号平台推送了十几节不同学段的宣讲课,收到热烈反响。
宣讲课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
“第一次通过公众号来聆听思政宣讲课,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南平市高级中学学生王凯表示,在这特殊时期,老师们将精心设计的文字和音频依托公众号推送,架起师生之间一座“教与学”的桥梁,让他感觉很暖心。
“虽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授课,但却很庆幸自己能参加这次宣讲。”宣讲教师、南平市高级中学吴红红老师说:“疫情当前,于我而言用自己的专业尽全力为学生讲好一节促动心灵的课,就是在向前线的‘逆行者’学习,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福州
为师生搭建“空中德育课堂”
福州市教育局积极创新疫情防控和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中小学德育学堂》在福州市落地,通过福州教育新媒体矩阵、福州数字青少年宫向全市中小学生推送战“疫”特辑,满足福州市各中小学生线上学习和思政教育需求。
福州数字青少年宫界面
学生与家长共同观看《中小学德育学堂》
《中小学德育学堂》战“疫”特辑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主题,通过通俗易懂、节奏鲜明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当前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熟悉掌握疫情防护相关知识,不少学生还通过写作、绘画、书法、视频录制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后感。
学生们的“防疫”漫画作品
福州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徐章海表示,《中小学德育学堂》每一帧、每一秒、每一集都源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战场”,融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于一体,是战“疫”非常时期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生活难得的视听版德育教材。“这套‘活教材’应运而生,广为流转,充分应证了‘防控是最好的课堂,眼前是最好的教科书’。”
福州市鼓楼区
“空中思政微课堂”每周一准时开课
3月9日,福州市鼓楼区“空中思政微课堂”第四课开讲,此次邀请的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和商晓娜。他们通过视频勉励同学们珍惜这段时光,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和商晓娜
从抗“疫”一线的医生到中国体坛传奇人物邓亚萍,从中科院院士吴新涛到儿童文学作家,2月17日以来,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推出的“空中思政微课堂”每周一上午准时开课,邀请“神秘嘉宾”亮相,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战“疫”感悟。
同学们在家中收看“空中思政微课堂”
“第一次感受英雄离我们这么近。以前一直以为上阵冲杀精忠报国的才是大英雄,今天我觉得抗‘疫’战士也是大英雄!危难当头,他们向家人挥挥手就上了一线!”国科大福建学院附小二年级学生邱开源这样说。
“停课不停学,这个学应当五育并举,德育必须是首位的。中小学思政教育一定要精练、有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才能有效。虽然我们每周只有5分钟时间,但主题和嘉宾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我们希望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提炼一些正能量带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局长翁晖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