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两次远行|教在宁夏⑤_ 教育厅_ 福建省教育厅
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两次远行|教在宁夏⑤
来源: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王静丹 时间:2020-08-12 09:10 浏览量:844

  跨越山海阻隔
  两次赴宁支教
  以青春和情怀为注脚
  义无反顾投身农村教育
  他,就是
  南安市毓元中学的庄中专老师


庄中专支教期间给学生们上课


  2005年,闽宁合作进入第10个年头,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投身西部大开发,庄中专也萌生了赴宁支教的想法。
  “以前就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到西部的教育资源奇缺,我想参与到支教的队伍中,为闽宁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庄中专的孩子还不到3岁,爱人和年迈的父母却十分支持他。
  当年8月,他踏上了大西北的土地,在宁夏同心县窑山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庄中专支教期间在窑山中学门口留影


  窑山中学缺教师,尤其缺语文教师。
  庄中专一人承担了初一、初二两个年段三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的工作任务,艰苦的生活条件,他都能克服,但让他揪心的是学生艰难的生活状况。每次家访,学生家庭的困顿总是让他心疼。
  有一次,一名学生连续三天没来上课,庄中专决定去他家看看。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家访,他走了70多里路,翻过两座山,穿越一条沟,中午出发,一直走到太阳落山。
  那天晚上,他和学生同睡一个炕头,师生俩彻夜长谈。“想要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只有依靠知识的力量!”学生的心扉被庄中专敲开,第二天便跟着他回到了校园。
  这样的山路,庄中专足足走了近千公里。
  这样的学生,庄中专劝回了不下20名。
  那一年,他的足迹遍及了窑山乡的每个自然村,他对西部学生的爱和希望也撒遍了在每个角落。
  “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助一点是一点。”尽管收入不高,庄中专总是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钱来资助贫困学生。


  教育是以爱育爱的事业。庄中专把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中,学生同样回报以温暖和感动。
  有一次,庄中专喉咙不舒服,讲课有些吃力。几个学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周末,他们不约而同聚在一起,翻过了几座大山,给老师采来了治病的草药。
  草药汤很苦,但是庄中专心中很甜。
  2006年8月的一天,庄中专结束支教,准备离开宁夏。40多名学生齐刷刷来到火车站为他送行。庄中专既激动又心疼,那可是要步行几十公里的啊!
  当火车的笛声悠悠响起,当孩子们眼含热泪挥动小手,当“老师再见”“老师您一定要回来看我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庄中专不敢看,也不忍看,泪水模糊了视线。
  “我知道,我一定会再回来。”庄中专说。

 


庄中专支教期间在校园里扫雪


  回到福建的日子平静而又充实,但是庄中专始终牵挂着宁夏窑山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
  “亲爱的庄老师,您还好吗?我是您从窑山深沟里劝回来的康涛,我今年已经初三了,我没忘记您的话,我很努力。您还会再来吗?”
  “庄老师,还记得您的学生杨小霞吗?您教我的时候,我坐在第一组第三桌。您还记得吗?那次我感冒了,您领我到卫生院看病,帮我出了37元医药费。我们想念您,您还会再来窑山看我们吗?”
  ……
  一封封来自宁夏的信让庄中专坐不住了。“我还是惦念在宁夏带过的150名学生,我想再去看看他们。”


  2007年,庄中专再次坐上了开往宁夏的列车。
  这次支教,按照组织安排,庄中专去了同心县王团中学。按捺不住对窑山学生的思念,刚在王团中学安顿下来,庄中专便坐汽车到窑山中学去看他们。
  刚下汽车,庄中专立刻被等候在路旁的学生们团团围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问着“庄老师您累不累?”“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庄中专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不停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回忆起彼时的场景,庄中专动情地说:“在宁夏支教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
  在王团中学的一年,庄中专也同样把责任与专业留在了校园里课堂上,把爱与希望深深埋在学生们的心中……

 


支教期间和毕业生合影留念


  一年支教结束后,庄中专再次回到他熟悉的家乡,奔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在南安市毓元中学,除了担任年段长、班主任外,他还兼任学校政教处主任和工会副主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说中专老师傻,当大家都在顾着自己的小家庭时,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庭,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他傻得很高尚、很纯粹,他的傻,是不忘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初心,是一种为人师者的大爱。”说起自己的同事,南安市毓元中学校长王仁荣如是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