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连续多年面向全省征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案例,并汇编成册印刷出版,促进各地相互交流借鉴。“福建教育微言”推出“教育督导优秀案例”专栏,对部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优秀工作案例予以刊发,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激发责任督学创新争优活力,提升全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质量与水平。
画好“双减”政策落实落细的“延长线”
【案例描述】
“双减”落地有声,但在与挂牌督导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的日常交往和交流访谈中,责任督学收集到家长、老师的“新焦虑”。
家长1:学生作业负担确实减轻了,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
家长2:孩子家庭作业少了,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管也管不了,倒不如老师多布置点作业……
老师1:“双减”后的家庭教育的“短板”日益凸显,亲子时间增加,对家长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老师2:有的家长和孩子都没有“闲下来”,有的“化整为零”仍然参加校外培训,有的自行购买教辅资料给孩子开“小灶”,有的深怀焦虑无所适从……
同时责任督学开展问卷调查查找原因,如何化解“双减”带来的这些“新焦虑”呢?责任督学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建议后,校长主持了班子会专题研讨,认为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时,在校内对学生关注会多一些,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确实有较大的提升,大多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但是学校对家长及家庭教育的关注度还不够。“双减”要真正落地见效,应该将工作重点向家庭、家长延伸,突出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责任。
该校结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工作,深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行动,创新推进实施“建设一个家庭教育示范中心”“培养一支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搭建一个家庭学校交流平台”“研发一套家庭教育课程”“展示一次家庭教育突出成果”“建立一套家庭教育评价制度”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回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时有效化解“双减”落实中家长产生的“新焦虑”。责任督学向县教育局推荐该校的“六个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并在责任督学的建议下,将该校作为“双减”改革试点校和全县家庭教育“示范中心”,整合县域内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师共享、家庭教育课程共享,形成了辐射服务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家长的格局。
【案例分析】
责任督学通过对家长和师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出造成这些“新焦虑”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观念固化。
二是“双减”实践时空受限。
三是主导责任没有凸显。
四是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案例反思】
“双减”政策从落地见效,到形成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责任督学作为挂牌督导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督导工作中应该站在高点、不畏难点、找准盲点、切中要点,在推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上久久为功。
第一,站在高点。
第二,不惧难点。
第三,找准盲点。
第四,切中要点。
专家点评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责任督学的督导视野由学校到家庭,由学生而家长,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建议,引导学校找到对策、化解焦虑、破解难题,进而创新“六个一”机制,提升了协同育人层次,画好了校内这一条延长线。同时促成“示范中心”引领辐射,这条延长线延伸到了面上,“双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责任督学有思考、有行动,督导工作有策略、有效果,有效推进了“双减”政策的落实。案例撰写规范,案例反思对挂牌督导的责任督学具有启示、借鉴的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