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代表委员说教育
来源: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 王静丹 时间:2019-01-18 10:53

  1月12日,我省进入“两会”时间。本届省人大代表中来自教育系统的有47名、省政协委员中来自教育系统的有71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教育一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代表委员齐点赞
  2018年,我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73%,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从4.2%降至3%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7%……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也对201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省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破解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初中“壮腰”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这些,都让参加省“两会”的教育系统代表委员倍感振奋。
  省人大代表、莆田第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邹荔生:

  2018年,我省在高考综合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更新校长教师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布的高考评价学科分析报告及时高效、针对性强,对一线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反拨作用。推进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普通高中示范校建设等,树典型、强带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在民生补短板方面措施有力,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师德引领,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的“打非治违”“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学生提供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
  省人大代表、泉州市第五中学地理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卢灵:

  2018福建教育有四个较明显的进步。一是施行普通高中示范校创建工作,推动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内涵建没,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二是实行初中“壮腰”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督促政府在学校布局、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更多实质性的措施,逐步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三是更加关注教师待遇水平,通过两项督导逐步落实“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被评为文明学校的,奖励资金由当地财政给予保障。四是更加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培训的面更广,平台更多,层次更高。2019年,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让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人民满意的福建教育!
  省人大代表、武夷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张碧聪: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校主动引进台湾优质师资,促进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武夷学院在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健康稳定发展,现有台湾引进教师26人,其中不少教师还能享受省级补贴,使引智政策落实得更到位。武夷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从2015年起探索“4+0”新模式试点,根据共同规划、合作办学、合作管理的原则,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在校生已达1600多人,在创新办学模式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闽台教育合作的人大代表,迫切希望2019年两岸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能进一步提升层次、深化内涵、提高质量。
  省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百玲:

  前几天,省教育厅公布了《福建省2019年基础教育师资省级培训计划安排表》,这项工作做得早也做得好。作为一名长期服务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知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闭门造车是培养不出优质教育人才的,教师知识观从“一桶水”到“长流水”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新时代教师更需要学习、吸纳新知识的特点。在师资培训工作上,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各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项目的培训机制已经非常成熟,应该点赞叫好!行走在八闽教育的路上,愿漫山遍野都是春天!
  省政协委员、顺昌县际会中学副校长郑峰:

  2018年,省教育厅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花力气、下功夫,突出重点抓改革,着眼民生促公平,狠抓幼儿教育和薄弱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我省还推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评议教育的制度,深化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改善教育民生,有力推动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迈上新台阶。
  省政协委员、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陆芳:

  2018年,福建教育“服务大局讲政治,聚焦质量抓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着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通过狠抓新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从“百人宣讲”到“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从“理论读书社”“八个一工程”到“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比赛,从“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凸显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鲜亮底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方向,立德树人育新才。聚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新福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福建教育好声音建言献策正当时
  2018年,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教育系统代表、委员心系教育事业,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提出了266件建议提案,极大推动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继续认真履职,积极为福建教育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莆田第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邹荔生:创办“社区学校”,让“四点半课堂”深入社区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在学校推行“四点半课堂”,但深入社区开展的较少,现实中仍有不少孩子放学没有去处。
  建议在社区创办“社区学校”,多方携手、多管齐下,在属地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推进“社区学校”建设,帮助有需求的家庭,照顾放学后无处可去的孩子。在办学模式方面,可以社区为办学主体,联合学校统筹开展社区学生报名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介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模式来支持“社区学校”项目。在经费保障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筹集、个人出资等方式为辅。建议政府设立专项经费拨付机制,确保社区学校的公益性。在教学工作方面,可通过充分挖掘整合辖区有关单位的资源,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场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文体设施开展教学。
  省人大代表、漳州市聋哑学校校长陈海霞:提升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比例

  残疾人学生读到大学本科毕业,可能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与努力,他们需要相对公平的招录环境。虽然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设有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岗位,但报名窗口狭窄,岗位竞争激烈。实际招录过程中,在一些单位的面试环节,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往往形同虚设。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公务员招录中对残疾人大学生适当倾斜,增加其就业比例,合理调整面向残疾人的面试环节。同时,如果用人单位岗位有限,可以采用人事代理模式长期聘用,待遇参照同等学历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残疾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并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
  省政协委员、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郑竹群:建立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高校产业承载和创新能力

  目前应用型本科大学产教融合还存在融合渠道不畅通、合作内容不系统、选择对象存在误区、产教经费难以维系、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质量监管体系缺位等问题。
  建议围绕“理论+技能”“环节+过程”“教育+实训”等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合作,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开办企业冠名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专业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校内外专业实训平台以及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采取“理论教学+平台实训+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同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完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政策导向,调动教师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省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百玲:加强儿童早期近视预防管控

  当前,中小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学生近视率高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3—6岁儿童视力管控仍是盲区,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足5.0的占很大一部分。
  建议加强儿童早期近视预防管控,全社会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是全面摸底,建档建制。建议由卫健部门牵头,社区配合,属地眼科医疗部门落实,对属地0—6岁儿童的视力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一人一档,并随入园、入学变化实时转移,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二是开展眼科医疗服务。建议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定期对3—6周岁儿童进行视力测查,及时补充、更新儿童视力健康档案。三是严格落实“零起点”教育,建议卫健、教育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幼托机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环境是否符合儿童用眼安全规定、是否出现“小学化”教学等现象进行调查、管控。四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宣传正确的育儿方式,减少近视的发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