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仪式
近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中学40名教师完成赴闽“取经”之旅,将福建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校本实践方案融入日常教学。“这场教育及时雨为育人方式转型注入源头活水,更为教师培养开辟了多元路径。”该校教师曹玉珍表示。
跨越山海的教育协作正悄然改变着红寺堡区的教育面貌。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红寺堡区工作组持续推动打造闽宁教育协作“153”模式,实现了从幼儿园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全链条”式教育结对帮扶。2024年,该区中考成绩位居吴忠市第一位,优秀率提高5.81%;高考成绩排名帮扶县首位,本科上线率53.3%,同比提高12.4%,职业教育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取得6金11银12铜,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4名学生抱回奖牌,“学在红寺堡”品牌的“含金量”正在逐年提升。
罗山中学惠安体育馆揭牌仪式
去年,以红寺堡区罗山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组团式”帮扶学校为牵引,成立“泉州名师红寺堡工作站”和“闽宁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形成由点及面、辐射发展的教育协同合作“矩阵”。这场教育“联姻”引来234名福建教师跨越山海驻点支教,300余名红寺堡教师赴福建泉州研修,形成“集群发展”协同育人工作模式。
近年来,闽宁协作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援建红寺堡中学“智慧校园”、罗山中学惠安体育馆等教育项目,极大改善了红寺堡区的办学条件。教育协作的发展提升了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让“面子”焕然一新,教育理念的革新则让“里子”更加丰盈。
“我们正实施帮扶教师结对培养、学科教研核心团队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台柱子’培养工程,联合举办闽宁中职校长论坛、闽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教学教研活动,两地名师‘同台会课’,接入泉州‘5G+专递课堂’端口,打破学段壁垒,有效构建东西部一体教研模式。”红寺堡区委副书记陈荣煌介绍。引人注目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已产生“虹吸效应”——年增300余户跨县购房家庭,近千名学生跨区就读,带动房地产、服务业等产业协同发展。昔日的教育援建项目,正蜕变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