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中国教育报刊社协办,中共闽江学院委员会、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研究基地承办。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福建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福州市有关负责人,来自国内部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原闽江职业大学建设亲历者代表等参加研讨。中国教育报摘要编发部分研讨会发言。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张东刚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了“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政治嘱托和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新发展。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王炳林
党的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障。
深刻领会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基本途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把办好思政课放在战略层面考虑
严书翰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他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办好思政课是要放在战略层面来考虑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中去考察。
其次,办好思政课,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极其重要。
再其次,办好思政课要知难而进,乘势而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大学讲的,也是对全国高校讲的。要做到这一点,办好思政课是最为根本的。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秦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全社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提高;党政各级领导部门和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基本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群已经建立起来;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并投入使用;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科学,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明显改进;条件保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对一体化建设宏观研究还不够,整体规划不周密,教学内容还存在一定的重复,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等等。
针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适应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多方面努力: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其核心要义,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要遵循思政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做好思政课程的合理设置,制定好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要着力建构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目标体系;要统筹安排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高质量的教材;要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要健全管理体制;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营造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大家做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厦大贡献
徐进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指引下,教育系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悉心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并提出殷切期望。学校全体师生满怀感恩爱戴之情,持续将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向深入。
一是争做理论研究阐释的“先行者”。
二是争做建设一流大学的“奋进者”。
三是争做发展福建教育的“领跑者”。
(作者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应服务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郑长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来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因此得以演进,进而推动文明形态变迁。所谓现代化,就是基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现代生产力的出现,推动人类文明从古代向现代转型和发展的过程。然而,不论是生产力,还是整体文明内容,都需要由人来承载。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化推动文明转型过程中,既需要不断培养与新的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人才来承担起新文明建构的任务,又需要不断推动社会成员适应新文明形态。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的。因此,也必须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而展开。
现代教育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而且还要为现代文明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围绕文明发展每一阶段的中心任务,不断推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弘扬西迁精神勇担国家使命
成进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西安的决定。学校师生响应号召,“听党指挥跟党走”,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西迁精神。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西安交通大学胸怀“国之大者”,弘扬西迁精神,勇担国家使命。
健全制度机制,确保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强化思政引领,挖掘西迁精神时代内涵。
推进产教融合,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感悟思想伟力共谱教育华章
叶世满
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这种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深邃思考和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
这种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这种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心存“国之大者”、心系人民群众的教育情怀。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进应用型办学新实践。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闽江学院,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政治使命。
(作者系闽江学院党委书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