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0202080号提案的答复
闽教办案函〔2020〕24号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20-12-21 10:53

  《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议》(2020208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可以起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作用。加强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您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议,很有现实性和迫切性。我厅十分重视,厅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

  我厅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着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一、着手研制《福建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我厅正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我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计划6月份形成初稿,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讨论研究、修改补充完善后,报请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印发实施,全面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统筹推进我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实践。一是统筹课程设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统筹校内劳动。推动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劳动基地”“快乐农场”“班级责任田”等校园种养植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班级有“卫生责任区”、有“种养植责任田”。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三是统筹校外劳动。总结推广泉州市“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经验做法,推动“一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中小学校每个学段每年安排2次以上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我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城镇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农村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四是统筹家务劳动。依托家长学校开设劳动教育方面的宣讲培训,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示范意识,把日常生活中劳动锻炼机会交给学生。推动家长和学校共同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回归日常、成为学生成长习惯。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学校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遴选建设第二批100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认真做好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推广应用和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今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持续遴选建设第二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四、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今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福建省教育厅

  2020年5月19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