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20222025号提案的答复
闽教办案函〔2022〕89号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22-07-18 19:11

  《全方位推进我省非遗传承工艺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转化建设的提案》(20222025号)收悉,由我厅会同省文旅厅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深入分析了我省非遗传承工艺领域存在的问题,从开设非遗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引进专业教师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非遗传承工艺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转化建设的建议,很有指导性和针对性,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根据学校资源特色,开设非遗工艺专业”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一是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省教育厅制定《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相关专业或课程,强调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支持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商学院等5所高校设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艺美术等相关本科专业。二是融入课程内涵建设。支持莆田学院结合“妈祖文化”、龙岩学院结合闽西客家文化开设“非遗”文化课程,传承非遗工艺和文化。福建师范大学“传统漆器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阳光学院“国家非遗福州十番音乐合奏音效编排虚拟仿真实验”等10门课程入选一流本科课程,带动非遗传承工艺相关课程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健全传承培养体系。支持应用型高校结合地方资源特色,研究和发展非遗传承工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非遗传承人才。泉州师范学院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南音文化领域研究生人才,实现南音人才培养体系化、系统化。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支持高校建设非遗传承工艺相关学科专业。一是增设非遗传承工艺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保护技术等相关本科专业。结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加强非遗传承工艺的科学研究和文化溯源,讲好非遗传承故事,发扬非遗传承工艺。二是加强非遗传承教学教育。组织编写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推动高校开设选修课或开展专题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非遗文化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弘扬非遗文化,宣传非遗传承工艺作品。

  二、关于“建设应用型实训基地、实验室”

  支持高校建设应用型实训基地、实验室,保障教学和实践环境,推动教学与就业、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一是加强实践实验基地建设。支持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州脱胎漆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与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建有3个漆艺相关校级科研实践基地,校外签约实习实训基地28个。二是推动校际实践基地共建。支持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与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共建“闽南传统艺术(非遗)”教学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实践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传承闽南传统艺术遗产。三是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支持高校依托图书馆等设施,加强传统非遗工艺资料数据保存。泉州师范学院建立“南音”等非遗艺术和技艺数据库,数字化保存技艺的发展历程、历史特点,反映未来发展趋势。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传统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专业列入省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化非遗传承工艺相关应用型实践基地建设。一是改善实训实验平台条件。支持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福建工程学院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设计研究中心、闽江学院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校非遗研究实训中心发展建设,推进闽江学院工艺美术大楼建设,提升实验、实训条件。鼓励和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高校教学及实践活动,建设应用型实训基地。二是优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鼓励高校建设非遗传承工艺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支持申报省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深化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引入优质非遗传承工艺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加强非遗传承工艺在线实验、实践教学效果。

  三、关于“引进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应用型教师队伍”

  我省持续加强非遗传承人和高校师资交流,强化非遗传承工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以来,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等3所院校举办49期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培训寿山石雕、德化陶瓷、脱胎漆器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群2000多名。支持传统工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入高校教学、讲座。加强非遗工艺相关学科团队建设。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

  下一步,我省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高校引进非遗工艺传承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引进工艺美术大师、技术能手等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吸引一批理论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充实我省非遗传承工艺领域专家队伍,加强教学和研究力量。

  四、关于“加强与产业端的联系互动,推荐就业,实现产教融合”

  我省持续推进非遗工艺领域产教融合,坚持产学研创紧密结合,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促进非遗工艺的传承和出新。一是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园区。积极调研企业、行业趋势,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高校学生到非遗传承工艺企业实习,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支持学生组织实践队,到行业企业、工作坊、工作室开展调查研究和暑期实践。鼓励高校举办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增进校企交流合作。二是创新创业积极引入业界资源。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支持大学生依托非遗传承工艺开展创新创业,带动非遗工艺的传承和发扬出新,全省52个非遗工艺、文化相关项目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闽江学院“鲁艺家居——中国红木产业新赛道的引领者”等5个项目获得国赛奖项,13个项目获得省赛奖项,通过在非遗工艺领域贯彻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积极引入产业资本和资源,在保护中传承、发展非遗技艺。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与非遗传承工艺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利用校企联培、定向培养等机制,建设校企合作班,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鼓励高校师生到行业企业调研、学习、实习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