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教基〔2010〕6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福州一中:
  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邯郸现场经验交流会的精神,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普通初中进一步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现就加强我省普通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办好普通初中的责任意识
  1.初中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学额巩固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还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下,我省普通初中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当前我省普通初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部分初中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管理薄弱,学生辍学率偏高;部分初中教学偏科严重,实行题海战术和机械重复训练,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地和普通初中要充分认识加强普通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大意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增强办好普通初中的责任意识。
  2.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遵循《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的原则,按照我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通知》(闽教综〔2009〕54号)的要求,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对普通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每所普通初中配齐配强校长和师资力量,保证教师编制全额到位,把县域内普通初中建设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3.各普通初中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和追求,引领广大教师增强主人翁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建立学校依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办学吸引力。
  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有一位领导分管中学教学工作,并有专职人员负责初中教学管理指导工作,要对所属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所属普通初中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配齐配好各学科教研人员,组织好当地初中的教学研究工作。
  5.各普通初中要坚持将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通过建章立制,认真按照《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闽教基〔2003〕26 号)的要求,引导和督促每一位教师制定好学年、学期和每周的教学计划,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全程管理。
  6.各普通初中都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通过片区网络教研方式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再根据集体备课意见,认真修改、制定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教案和学案,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积极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和自主式的教学形式,创设促进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按照“以中等学业水平的学生为基准、精选题目、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全部批改、及时反馈”的要求布置课外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实践型、探究型等个性化、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作业批改的反馈功能,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要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考试命题,兼顾学生差异,科学评价学生学业水平。
  三、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7.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督促所属普通初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学科门类,开足学科课时,特别要保证体育、艺术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和质量,不得随意停课或提前结束新课教学,确保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达到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质量的基本要求。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积极探索和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要将课程表录入“福建省普通初中新课程管理系统”中,并上网、上墙公示,接受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开足开齐课程的学校,要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报。
  8.各普通初中要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留住一个‘易辍生’与培养一个合格毕业生同等重要”的观念,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按“德育导师制”的要求,建立辅导教师个别帮扶制度,重点加强教学辅导和心理辅导,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努力减少“学困生”比例,提高合格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辅导教师个别帮扶制度的指导和检查。
  9.各普通初中要完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参与评价的形式,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注重客观事实,以激励上进为导向,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激励有潜力的学生超常发挥,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0.各普通初中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针对当前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突出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提出教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办好初中教育的规律,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研成果,让每位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学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学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大“控辍”力度,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
  11.初中控辍的基本目标为:城市市区、县城城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要控制在2%以下,农村要控制在3%以下。各普通初中要坚持“防辍为主、防劝结合”的思路,完善和落实“控辍”管理制度,带着感情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不得歧视、排挤“学困生”,不得拒绝成绩较差学生入学或参加中考,停止各种形式的“初二后分流”,杜绝初中毕业班学生只注册、不到学校学习或提前离校,到时间才参加中考或回学校领毕业证书的现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完整合格的九年义务教育。
  12.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和家庭“控辍保学”的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所属普通初中签订控辍责任状,将学额巩固工作落实到班级、教师,确定负责人,层层落实控辍责任制,并将其作为教师年终考评的主要内容之一。校长是学校“控辍”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直接责任人。各普通初中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的意见》(闽政教督〔2008〕2号),科任教师在日常上课发现学生缺课后应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对无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将有辍学苗头的学生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学生辍学后,应报告乡镇政府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并配合乡镇、村(居)干部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13.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初中要通过“福建省普通初中新课程管理系统”中的学籍管理模块,进一步规范休学、转学、借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学籍异动的审批手续,有效监控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辍学情况,并利用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及时掌握辍学学生的详细情况,分析辍学根源,为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供基本数据,使“控辍保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普通初中要及时通过网络报告学生变动情况,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五、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加强普通初中学额巩固和质量监控
  14.为了促进普通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决定对各县(市、区)普通初中开展教育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为当年参加中考的年级,评价内容为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中考全科及格率和中考单科及格率,其中: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用于衡量、评价各地普通初中学额巩固情况,促进学校做好控辍工作;中考全科及格率和中考单科及格率用于衡量和评价普通初中开足开齐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具体项目说明和计算方法见附件1)。
  15.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中招工作结束后,如实统计所属初中学校当年参加中考年级的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中考全科及格率和中考单科及格率,并上报各设区市教育局。各设区市教育局应对所辖各县(市、区)教育局报送的相关数据进行核查、汇总,并于每年10月30日前将《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教学评价情况表》(见附件2)报送我厅基础教育处。
  16.各设区市教育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对辖区内普通初中分类指导的教育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充分调动不同发展水平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脱颖而出。
  
  附件:1.普通初中教育教学评价项目说明和计算方法
     2.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教学评价情况表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附件下载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