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学校还要协助有关部门,对校门口的小摊贩、违停车辆等事项进行督导,今年没有收到相关要求。”近日,厦门市思明区纪委监委派驻一组,来到厦门市梧村小学,召开中小学校长代表座谈会,对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开展调研和督导。这是厦门市思明区划清边界,出重拳整治“社会事务进校园”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随着“社会事务进校园”整治力度的加大,一些“显性”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得到遏制,但一些“隐形”事务却以“换马甲”的形式,被“摊派”到校园。
“以前,一些部门会以‘某某学校及其周边’存在问题为由,对学校进行通报批评,今年没有了。”在座谈会上,校长们反映,现在一些“隐形”事务进校园也得到整治。
今年思明区出重拳整治社会事务进校园,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是:开展调研,摸清实情。由区纪委监委参与,组织召开区教育系统关于“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工作推进会,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相关部门发放网络问卷,并召开了3场征求意见座谈会,还设置投诉电话,以此来收集中小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步是:分清问题实质,找出学校“隐形”负担。根据前期排查结果,找出2023年“社会事务进校园”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比如,在检查考核方面,涉及综治安全类和文明创建类的检查频次较高,给学校造成负担;在普查统计信息填报方面,要求配合做好疫苗接种等卫生工作。这些工作大部分有上级部门的通知、文件布置,即为所谓“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事项,需明确“社会事务”与学校承担的管理主体责任及教育部门承担的协同推进任务的职责边界,才能找准进一步减轻学校、师生负担的有效实施路径。经过分析研判,这些事项存在“工作任务过多”“检查频次过高”“责任范围过大”等三大类问题,容易给学校造成“隐形”负担。
第三步,部门协同“划清界线”,为学校“做减法”。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整治工作管理机制,20个相关部门均指定分管领导、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区教育局牵头针对问题清单,逐一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根据《思明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 减少学校“隐形”负担,为学校“做减法”。比如安全工作,以前有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分头检查,现在合并为联合“组团”检查,从而减少了学校迎检次数。
2023年排查出“社会事务”16项。2024年以来,通过多措并举整治,精简、合并到6项,学校减负超过60%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对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进行“点题整治”,做到8个“不得”,即:不得非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入校开展工作,不得强制师生参与网络投票和使用移动应用,不得直接向学校发文布置工作任务,不得安排教师落实与职责无关的工作,不得通过学校来布置推动社会事务相关工作任务,不得未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开展涉校督查考核,不得未经区委区政府同意要求设置工作台账,不得未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扩大学校的职责范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