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闽教监管〔2023〕21号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23-12-08 15:56

 

各市、县(区)教育、宣传、网信、文明、发改、科技、工信、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妇联,科协;平潭综合实验区各有关单位;各高等学校,省属中小学校

现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教育厅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中共福建省委网信办      中共福建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自然资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共青团福建省委

 

福建省妇女联合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

2023年11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土壤,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结合福建省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一、夯实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

1.深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类课程,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鼓励各校开发优秀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加强教材研究,推动科学教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鼓励支持学校深入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聚焦核心素养导向,推进跨学科学习,落实原则上每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科学类课程的教学研讨,定期开展科学教育精品课(含实验课)、优秀活动案例评选。做好大中小学段科学教育衔接,鼓励有条件的中学与大学在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2.提升科学实验课程质效。指导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分年级、分学科制定统一的学年度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得用教师演示或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实验室等科学类功能教室建设管理,鼓励中小学校建设学科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打造跨学科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鼓励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加强实验类兴趣活动指导。

3.加强科学教育校内资源建设。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系列标准持续加强学校科学教育教学资源和设施配备,并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向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边远薄弱县区、薄弱学校倾斜。学校要通过设置宣传栏、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加强广播站、网站内容建设等方式,营造科学教育良好育人环境。每所中小学原则上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通过设立“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用校外科学教育资源补充校内资源不足。加强全省线上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不断丰富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科学教育资源,供全省中小学校和师生免费使用。

4.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质。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科技节、科普周活动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活动。鼓励各地举办区域性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和形式实施“馆校合作”计划,鼓励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校外科学教育场所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学实践基地作用,大力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科学教育主题课后服务。各地各校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基本的、必备的项目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生需求,统筹吸纳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深入开发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科学影像、科学调查体验科学教育主题的课后服务项目,创新服务项目内容和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学生科技社团、兴趣小组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和保障必要的活动条件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

6.开展科学教育特色校建设评选。省级立项一批“科学教育”专项规划课题,鼓励各地各校开展科学教育深入研究。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积极打造科学教育特色项目,争创科学教育优秀成果2024年至2026年期间,省级遴选100所左右科学教育体系完善、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中小学校作为科学教育特色校,鼓励支持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各地可参照开展市、县两级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校评选工作

二、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

7.开展“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统筹动员各有关部门将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台、科学家故居(纪念馆)、图书馆、展览馆、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营地、企业生产线及研发中心、环保设施等纳入科学教育社会课堂“百馆千所”阵地集群,向省内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制区域内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社会资源清单,供中小学校选择使用。加强常态化公益性科普场所供给,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可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免费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8.提升社会科普场所的科学教育功能。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服务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鼓励现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系统化、长期性的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特色项目。鼓励各类馆所基地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精品科普活动,利用节假日安排中小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学知识讲解指导,提高公益科普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引导公园、风景区、公共交通等设施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探索新建我省重大科研设施同步规划配置中小学生科普功能。

9.以项目引领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建设。强化项目引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部署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科学家进校园行动“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科普进万家行动”“少年科学院计划”“全媒体科普行动”重点行动计划,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按分工共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形成一批有内容、有意义、有特色的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项目。

10.培育福建特色科普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福建省科技活动周“福建科普希望行”等活动,遴选推广一批面向中小学生的原创优秀科普作品。持续扩大科学教育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坚持分类分众传播,围绕中小学科学教育知识要点,打造科普电视栏目《海峡少年科学苑》《原来是这样》《科技馆大探秘》等一系列接地气、有热度的科学教育宣传精品项目。组织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家庭科普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选树宣传一批科普家庭典型,讲好最美家庭科普故事。针对少年儿童科学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红领巾”科普实践活动,发动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科学创新小达人。用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节点重点宣传我省科学教育成果和先进典型。

11.吸纳校外科学人才助力校内科学教育。积极吸纳科学家、专家学者等校外力量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推动落实中小学校聘任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等担任科学副校长中小学校应在设立至少1名科技辅导员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兼职科技辅导员可聘任校外的各类退休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本土资源,邀请院士、知名科学家组建志愿宣讲专家团,开展“闽江科学传播学者八闽行”“福建科普大讲坛”“最美科技工作者进校园”等活动播撒科学种子,弘扬科学精神

12.促进海峡两岸和国际青少年科学教育交流。办好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科技专家论坛、科学嘉年华活动强化海峡两岸中小学校科学教育项目合作,联合组织青少年科普考察项目、科学教育夏令营等活动鼓励开发海峡两岸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交流课程与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教育交流活动实施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依托海内外科学家资源办好福建青年科学家峰会,积极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的国际人文交流、项目合作、科普活动和人才引育。

三、做好相关改革配套衔接

13.深化教育考试评价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将爱国主义融入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创新试题研发,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健全教考衔接工作机制,助力考试改革与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完善初高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学生参加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14.持续完善人才选拔培育机制。各地、各有关高校要认真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项目有序实施,提高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效率。强化科技特色高中的培育。推动高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发挥我省高校学科联盟作用,推进人才、教学、科研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科学教育人才培育高地。

15.发挥竞赛活动引领带动作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强化和培养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并引导有潜质的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规范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等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中小学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16.引导科技类校外培训规范发展。指导监督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向中小学生群体提供合规范、有质量、正导向的科学教育知识产品。各地可制定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的遴选、管理评估和退出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合规的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有益补充鼓励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自身科学教育资源举办或参与面向社会的各类公益性科学教育活动。

四、强化保障支撑引领

17.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定期会商有关事项,加强业务衔接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共同推进科学教育工作走深走细

18.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摸清需求,加快补充小学科学教师、专职教研员,加强科学教育教辅人员配备推动省内师范院校适当扩大科学教育相关师范类专业招生规模。在省级公费师范生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加大对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将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科技知识和技能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课程在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中专门设置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项目。“十四五”期间省、市、县三级每年培训科学及相关学科骨干教师1000名、乡村教师3000名、校内外科技辅导员1000名。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建立科学类课程教师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审、绩效分配方面予以倾斜。

19.强化专项经费保障。各地要将科学教育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2024年至2026年期间,省级财政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专项中安排资金支持科学教育特色校建设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并落实科学教育经费。各资源单位坚持公益定位,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教育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或共建科学教育场所加大对特殊儿童群体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向阳花开”助学帮扶行动研学营,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增长科学知识。

20.强化科学教育监测指导。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分析研判,公布相关结果。健全科学课程实施监测体系并形成反馈改进机制。组织开展科学教育专项视导,总结推广各地各校科学教育先进做法,及时宣传工作进展和成果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做好科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