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积极探索校外培训治理常态长效机制
来源: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 时间:2025-02-14 15:59

  厦门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校外培训常态长效治理,率先建立教育领域赋权镇街事项的指导联系机制,率先实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破“零”,有效提升校外培训治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该市翔安区赋权镇街执法案例得到《中国改革报》推介。

  一是多维建制,构建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市级成立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6个区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1+N”校外培训监管联防体系。市、区、镇街三级政府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社会多元综合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属地主体、机构主责”的治理防控机制。全市岛外4个区将校外培训机构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关行政检查职权赋权街镇,强化镇街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和基层治理单位的信息共享,及时发现校外培训风险隐患。

  二是多面求解,强化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对照权责清单,修订完善《厦门市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断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成立校外培训行政执法课题组,梳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事项现行法律法规,审核修订文书格式范本,印发《厦门市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手册》,包含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适用情况、管辖权限、违法情形和罚则、执法程序、法律依据等,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执法依据。积极推广使用“闽执法”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校外培训执法工作,实现执法全过程上线、案件可回溯管理、结果统一平台公示。通过平台“综合查一次”模块,实现教育领域内跨部门、跨层级监管部门对培训机构行政检查事项的联动。

  三是多点突破,聚焦行政执法难点实务。加强行政执法,严查违规培训,指导思明区教育局完成全省首起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行政处罚普通程序案件、首起简易程序案件。制定《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领域部分行政执法权赋权镇街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镇街赋权执法工作机制,推动赋权工作落地见效。组织市、区、镇街三级执法培训,制定个性化普法“菜单”,搭建“实景化”课堂场景,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于“闽执法”平台视角下的行政处罚程序。承办福建省首次校外培训行政执法观摩研讨活动,市、区教育局5位校外培训监管专干作为指导老师,助力参会人员完成模拟办案,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四是多方蓄力,营造懂法守法良好氛围。建强执法队伍,市、区教育局持有行政执法证人员达62人,配备执法记录仪及手持执法移动终端,实行持证上岗。配足配强专职法治监督力量,增配法律顾问、法制审核人员,对校外培训治理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加强警示曝光,依托三级网格化体系,多部门联合执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核实、查处、曝光违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违规情形比较严重的86个机构或个人,对违法培训行为形成震慑。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平台转发、推送有关资讯,定期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普法活动,向培训机构普及“双减”政策和法律法规,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加强学校和家长政策法规宣传,促进形成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