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聚焦科学选才育才 深化用人评价改革 打造区域农林领域重要人才中心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时间:2024-01-23 11:27

福建农林大学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锻造工程”,聚焦科学选才育才,深化用人评价改革,推动海峡联合研究院“人才特区”升级版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农林领域重要人才中心。

一、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出台《新时代“金山学者”高层次人才岗位实施办法》,整合设置三层次六岗位,对现有高层次人才实行按岗位聘任,根据岗位权责及实际贡献合理确定配套待遇, 激发引育人才教学和科研创新潜力;对高端创新团队采取“一人一策”配套团队负责人经费待遇,按照“一事一议”提供团队建设优质配套,赋予团队“人才特区”建设模式,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二、改革人才引育”机制出台《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实施方案》,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人才战略布局。一方面,全面实施“百人攀登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重点遴选100名左右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全链条培养,冲刺国家“四青”人才。学校给予专项工作津贴,并在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招生指标、科研平台负责人选拔、学术交流、学术兼职、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学院“一人一策”制定培养计划,列入领导干部联系服务范围,配备国家级人才导师,建立科研队伍和配备科研助手,提供相对独立工作场所,并全程做好跟踪培养管理。另一方面,全面实施“百人引进计划”,瞄准新一轮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学校每年引进省部级领军人才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五年计划引进100名;每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00名左右,五年计划引进500名。每个学院每年引进省部级领军人才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至少1名,引进优秀青年博士至少5名。同时,建立引才成效年度考核机制,压紧压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

三、改革职称评聘机制。修订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方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认定暂行规定》《取得重大突破性或创新性业绩优秀人才破格评聘副高高级职务实施细则》。坚持破“五唯”立“新标”并举。“破”的方面,取消国(境)外学习经历、SCI论文指标等各类限制性前置性任职规定;取消入选人才计划与职称评聘直接挂钩的做法;规范SCI等相关指标使用。“立”的方面,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将教学业绩放在和科研业绩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高质量业绩导向,把有重要影响力和高显示度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师高级职务评聘重要条件,高标准制定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务评聘条件;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建立“菜单式”业绩选项,对于业绩特别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直接聘任相应高级职务,并完善教师破格评审条件;将科研项目分为国家级I和Ⅱ类、省部级Ⅰ和Ⅱ类、市厅级,突出项目高质量导向;将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和ABCD四类期刊,突出期刊高质量导向。健全科学评审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多元化改革,完善业内同行匿名通讯外审评价机制,科学细分学科评议组评聘赛道,改革高评委综合评审评价机制。

四、打造人才特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峡联合研究院“人才特区”建设的意见》,通过实施“五个进一步、十项举措”,积极为人才松绑、鼓劲,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研究院有人员聘任及薪酬分配自主权,打破“终身制”,构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畅通人才职称聘任绿色通道,完善人才协议工资制,实行多元化绩效考核制度,对紧缺人才按照“一人一策”,实行“一事一议”。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给予领衔专家充分信任,鼓励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聚焦“四个面向”作出创新性贡献;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与团队领衔专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明确聘期目标任务并强化考核,确保科研项目取得实效。

目前,以海峡联合研究院为代表的“人才特区”已成立9个研究中心;汇聚了包括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团队15支,涌现了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廖红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秦源教授等一大批心怀“国之大者”的农业专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或第一完成单位发表高水平论文累计超过500篇,其中,在世界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科学论文累计超过100篇,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基础研究论文13篇;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得到推广应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光明日报》曾头版刊登《这里有个校园“硅谷”——福建农林大学改革闯出科研新天地》,《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重要媒体也曾纷纷报道研究院“人才特区”建设盛况。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