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长访谈·福建篇: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2-17 11:52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厅局长访谈”专栏,刊发各省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访谈,宣传各地召开教育大会和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总体思路、核心内容、重点举措等。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专访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

  近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福建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对此,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

  问:2024年12月,福建省教育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

  答:福建素来崇文重教,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冲锋号”。会议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并围绕“五个聚焦”,对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全面部署。会议还号召,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福建贡献。

  问:福建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我们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塑造八闽大地立德树人新格局。

  一是着力将“独特优势”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推进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近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带头走进学校,为师生上思政课100多场次。

  二是着力将“独特优势”深化为课堂教学优势。围绕“习近平与福建教育故事”这一主线,组织编写《追寻足迹·感悟思想》大中小学丛书,遴选建设思政精品课1000堂,开展集体备课,统筹推进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

  三是着力将“独特优势”活化为实践育人优势。创设“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在场馆街巷、田间地头踊跃宣讲,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走过的山山水水、到过的千家万户转化为思政育人的鲜活教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问:福建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答:一是在提升普惠性上务实功。持续实施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行特殊教育15年免费教育,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5.2%。

  二是在提升可及性上出实招。城乡一体设定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等标准,建立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县域高中,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调剂4万多个编制,用于解决教师缺编的问题。

  三是在提升便捷性上求实效。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同招”等政策,推行“长幼随学”,建立台胞子女在福建就读“随到随办”机制,各市县区全部建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问:福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省份,如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以教育之强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

  答: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布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扩大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拔尖人才。推进工程博士、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加快培养急需领域实战人才。探索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有组织推进科研创新。加强跨单位、跨行业、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关键领域科技重大项目,引导高校加强协同攻关。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更加高效地转化落地。

  三是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普通本科高校提质扩容,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适配度。

  问: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在探索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福建多措并举探索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积极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目前,在福建的台生、台师数,都位居大陆各省份前列。

  一是多元化合作。率先出台《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推动闽台高校由“单一合作”向“多元合作”发展。依据台湾“学测”“统测”“分科测验”成绩招收台生,招生院校基本实现公办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全覆盖。

  二是多渠道交流。支持高校设立两岸联合培养中心,建立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全学段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中小学校长论坛、学前教育论坛等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三是多方位引才。实施台湾教师引进资助计划,支持台湾教师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人才项目。构建台湾教师服务体系,推进台湾教师引进、管理、服务等工作更加精准化和便捷化。

  问:请说说您心目中的2035年福建教育愿景。

  答:到2035年,福建将建成教育强省,党对教育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充分满足,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高质量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福建教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驱动引擎,为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福建贡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